“我在中国看到,风电场可以是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体,一个与社区共同成长的伙伴。中国同行介绍给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未来,我们的风电场必须更加注重安全环保,并致力于与周边区域的生态协同发展。”

8月11日,在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欧洲公司卡夫沃尼风电场的月度例会上,运行专员乔治亚斯·哈吉斯提利亚诺斯向同事分享了他的学习成果,他的发言在会议室里引发了长久的掌声和热烈的讨论。蕴含20年中国先进治理经验的“两山”理念,为8000公里外的希腊爱琴海岸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一幅跨越山海的绿色画卷

“太壮观了,简直是一片能源的海洋。”

8月初,当希腊青年工程师乔治亚斯飞跃半个地球,抵达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辉腾梁风电场时,他被眼前的景象彻底征服了。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几天前,他的眼前还是爱琴海那一望无际的蔚蓝;而此刻,他的目光所及,是锡林郭勒草原无垠的翠绿。在这片绿色的画布上,近百台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如白色巨人般巍然屹立,叶片在长风中舒缓而有力地转动。作为国华投资欧洲公司希腊卡夫沃尼风电场的运行专员,乔治亚斯对风机再熟悉不过,但他从未见过如此宏大、如此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场面。

图为国华投资辉腾梁风电场工程师对乔治亚斯开展爬塔前的安全交底

辉腾梁,在蒙语中意为“寒冷的山梁”。这处风电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南52公里处,三期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49.5兆瓦,风速高、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是考验风电设备与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天然试炼场。

乔治亚斯惊奇地发现,场内不仅有中国海装的2.0MW机组,还有来自印度的Suzlon1.25MW和美国的GE1.5MW机组。三种来自不同国家、诞生于不同时代的主力机型,在方圆近百公里的广袤区域内和谐共存,稳定运行长达16年之久。它们的基座之下,是近十种叫不出名字的草本植物,远处偶尔还能瞥见灵巧跳跃的野兔和盘旋的红隼。

“这不仅是一个风电技术博物馆,更是一座令人惊叹的自然博物馆!”乔治亚斯一边用手机记录,一边向同行的中方同事发出由衷赞叹:“在欧洲,不同技术标准的设备整合已是难题,而你们不仅做到了,还让它们与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了长达16年的和谐共生。这背后,一定有非常了不起的理念和体系在支撑。”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此次交流中,寻找那个“了不起”的答案。

一个源自东方的生态答案

中国风电场何以获得外国同行“点赞”?答案深植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

时间回到2006年,项目筹建之初,摆在建设者面前的是一个难题:如何在生态脆弱的草原上建设大型工程,而不造成生态创伤?在辉腾梁一期项目的评估报告中,“植被覆盖度不足30%”“极易沙化退化”的结论,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当时,我们就下定决心,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辉腾梁风电场场长霍云飞回忆道。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国华投资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表土银行”这一在当时极具前瞻性的方案。把地表30厘米厚、富含亿万年累积的草籽、微生物和有机质的土壤,视作草原的“生命层”。施工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这层表土剥离,集中堆放、苫盖、养护,存入“银行”。待风机基础和线路施工完毕,再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活土壤”人工回填。通过这种方式,草原得以用最自然、最原生的方式实现自我修复。“实践证明,只需3到5年,草场就能基本恢复到开发前的状态,远比播撒外来草籽更有效,因为它保留了这片土地最原始的基因。”霍云飞补充说。

图为乔治亚斯参观国华投资辉腾梁风电场智慧化消防巡检系统

参观途中,乔治亚斯蹲下身,捻起一把泥土,他仿佛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生命力。这个看似朴素的方法,背后是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关怀。他也终于明白,眼前的和谐景象并非偶然,而是将先进理念付诸实践的必然结果。

18年的持续耕耘,“两山”理念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累计为内蒙古自治区增发绿电352.13亿度,可供全区2388万人民使用2年;其减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种下15.14亿棵树。昔日的“寒冷山梁”,真正变成了造福一方的“金山银山”。

一场心意相通的深度对话

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得愈发璀璨。在风电场的集控室,一场跨越国界的“技术交锋”正激烈进行。

“在希腊,近年来冬季极端雨雪天气频发,对风机齿轮箱的考验很大。我想请教,在气温骤降、负载剧变的情况下,你们是如何处理齿轮箱润滑与振动问题的?”乔治亚斯带着问题而来,态度诚恳。

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二级工程师张锦华点开屏幕上的智慧运维系统,调出辉腾梁风电场一台GE机组的实时数据图谱。“我们为此建立了‘在线振动传感器’和‘油液铁谱分析’的双重预警机制。”他解释道,“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控设备的物理状态,而油液铁谱分析则像给设备‘验血’,通过分析润滑油中的金属碎屑,判断内部齿轮的磨损情况。两者结合,我们能提前至少30天预测到潜在的磨损趋势,从而安排预防性维护,避免代价高昂的非计划停机。”

“太巧妙了,这是一个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测’的质变!”乔治亚斯眼中闪烁着光芒,他激动地提议:“这个机制完全可以应用于我们在希腊的风场。或许,我们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开发一个跨区域的智能预警模型,共享数据和解决方案,提升我们双方乃至整个欧洲风电的运维水平。”

图为乔治亚斯在国华投资辉腾梁风电场继电保护室了解各装置的运行情况

讨论的热度,从冰冷的技术参数,逐渐延伸到温暖的人文关怀。当话题转向企业的社会责任时,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副总经理于占龙分享了几个风雪中的故事。

“辉腾梁的冬天,暴雪封路是常事。我们不仅保障风机正常运转,更心系周边的牧民。过去十几年,我们的应急抢险队在冬季暴雪中,出动铲车和越野车,救援被困的牧民家庭超过30次。”于占龙还讲述了风电场如何与地方政府合作,派遣驻村书记带动附近的五家子村村民退耕还草,发展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人均增收3万元,实现整村脱贫的案例。

这些故事深深触动了乔治亚斯。他感慨道,原来“两山”理念不局限于环境保护,其实也包含社区互助、共同富裕的完整发展观。“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在希腊建立本地化的支持网络,让风电场成为社区发展的伙伴,而不仅仅是一个能源生产者。”

“两山”理念,越走越远。

“风是流动的,但安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是共通的。”国华投资欧洲公司总经理张志昊表示,“我们将以希腊为基点,深入做好‘两山’理念的本土化创新与实践,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合作的‘含金量’,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企业的智慧与力量。”

图为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辉腾梁风电场

沿着“一带一路”的航线前行,希腊卡夫沃尼的海风与来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朔风紧紧交织在一起。(袁婧雯王晓军岳婷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