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奉贤1#海上光伏项目组件选型确定为BC技术路线,隆基绿能成功签约400MW,已于本月率先启动供货。值得关注的是,上海首批1GW(交流侧装机)“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指标,分别由上海电力和申能股份各获50%。此前,申能股份的500MW(交流侧装机)项目已由BC产品占据全部份额。至此,上海首批海上光伏项目已开标份额全部采用BC技术路线,充分彰显了BC产品在海上光伏场景下的显著竞争优势。
海上光伏:为何高功率组件是“必选项”
海上光伏项目开发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在有限海域面积内提升发电量最大化成为项目收益的核心。2024年11月15日,上海市发改委下发《2024年度“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规划了7个“风光同场”的海上光伏项目开展竞争性配置,根据评分规则,采用高效组件、逆变器可获得加分,转换效率24%的组件可以获得满分。据悉,当时市面上符合此效率要求且可量产的产品主要为BC组件,此次中标结果印证了市场趋势的预判。
2025年2月,政府层面再次强化这一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全面推进新能源入市交易,全电量无差别市场定价。在此背景下,初始投资成本更高的海上光伏项目必须要通过高效率组件稀释投资压力。
海上光伏竞配已迈入"技术为王"的新阶段。BC技术通过底层结构创新,实现与海洋环境的深度契合,不仅破解了传统技术收益的"天花板",更重新定义了海上光伏的经济模型。对于发电侧而言,选择BC技术即是选择更低风险与更高收益的确定性;对行业而言,这标志着近海能源开发从"规模化"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一跃。
实证数据:验证BC技术的卓越表现
BC技术在上海海上光伏项目中的全面应用,有着坚实的实证数据支撑。国家光伏质检中心(CPVT)的山东烟台实证基地、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三门实证基地均印证了BC组件在海光场景下的卓越适应性和性能优势,为光伏行业在海光场景下的组件选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选型依据。
国家光伏质检中心山东烟台实证基地是国内首个深远海浮式光伏实证基地,通过多技术对比验证了光伏发电技术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根据CPVT烟台实证基地2025年1月至6月的监测数据,隆基Hi-MO 9组件(HPBC 2.0技术)相较于TOPCon组件表现出全方位的性能优势。在单瓦发电量方面,Hi-MO 9组件相比TOPCon组件增益达1.94%,这一差距在实际电站运营中将转化为显著的发电收益提升。2025年2月4日阴雨天测试数据显示,Hi-MO 9组件的单瓦发电增益达到0.98%,证明其在辐照度不足条件下仍能保持优异的发电性能。实证期间Hi-MO 9组件的平均工作温度较TOPCon组件低1.31℃,更低的运行温度意味着更缓慢的功率衰减与更长久的使用寿命。综合功率输出方面,基于山东烟台实证基地6.73%背面反射率的实际环境条件,Hi-MO 9组件的正背面综合功率达到667.05W,明显高于TOPCon组件的648.11W,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现出更强的功率输出能力。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三门实证基地是国内最大、也是唯一专业的滩涂式光伏户外实证基地,公开的2025年2至4月实证报告显示,隆基Hi-MO 9相较TOPCon组件累计单千瓦发电增益为1.93%,背板温度平均低于TOPCon组件约1.26℃,最大温差可达4.13℃。
BC技术:定义海上光伏高质量发展新标准
高功率BC组件的核心优势在于“单位面积更高能量密度”,同版型下功率较市面常规TOPCon组件高出40W。在相同装机容量下,可减少约15分/W的支架与桩基成本,另外显著降低运维成本。对于海域使用费高昂、施工窗口期短的海上场景,这一优势直接转化为投资回报率的跃升,BC技术与海光场景具有"天生适配"的硬核实力。
一、无惧盐雾的"抗衰战士"
当前市面BC量产组件逐年衰减率为0.35%,而常规TOPCon组件为0.4%。实验室数据显示,在模拟海洋环境下(盐雾浓度5%、湿度85%)运行30年的情况,BC功率衰减情况显著优于TOPCon组件。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海上光伏抗衰减的"天然优选"。
二、单位面积收益最大化的功率密度王者
得益于背接触技术对光线的极致利用,BC组件正面无遮挡,可实现接近100%受光,叠加弱光、温度系数等方面优势,海上场景单瓦发电量较传统组件提高3%以上。成本方面,以1GW海上项目为例,采用BC技术可节约用海面积超6.5%,大幅降低桩基、电缆等配套成本,实现"寸海寸金"的资源集约化开发。
三、极端环境适应性造就台风中的"定海神针"
BC采用“一”字型焊接设计,较常规TOPCon抗隐裂能力提升一倍。一体化封装工艺结合高强度边框,可抵御17级台风(60m/s风速)和8米浪高冲击。
向海图强 以BC技术锚定海上光伏话语权
随着中国“十四五”规划推动海上光伏规划装机容量超5GW,全球范围内海上光伏开发步伐加快,技术竞争已进入“效率+可靠”双维赛道。通过BC技术的持续迭代,正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技术竞配”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海上光伏的竞争不仅是项目资源的争夺,更是技术话语权的较量。目前,领先企业正加速推进BC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引领海上光伏进入4.0时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