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硕果盈枝。戈壁上光伏板铺展的蓝色画卷,板下群羊闲行的生态图景,山巅间风车旋动的绿色动能。在这幅共生共荣的画面里,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以央企担当,凭“扩绿”之笔,肩负能源保供与绿色发展使命,借产业、生态、科技“扩绿”,让发展底色更绿,绿色成万家“幸福色”。
产业“扩绿”:让绿色电能点亮万家灯火
为加快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国电电力积极谋划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发展,将产业“扩绿”的目标重点放在“沙戈荒”、采煤沉陷区等地,让昔日的沙地、荒地、废地逐步变成绿地、富地、宝地。
在内蒙古蒙西鄂尔多斯,10.5万亩采煤沉陷区上矗立着300万千瓦“沙戈荒”光伏基地,建设者们攻坚克难,让光伏板在沉陷区“扎根”。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绿色电能约5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7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0万吨,既破解沉陷区生态修复难题,又为齐鲁大地绿色发展提供能源支撑。截至10月15日2025年发电量已突破32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跨越千里汇入山东,“沙戈荒”变身“绿电输出港”。

图为内蒙古综合能源蓝海光伏电站
为让产业“扩绿”惠及更多区域,国电电力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一省一策、一市一策、一厂一策”制定方案,在全国布局新能源项目。沿海地区,广西、浙江、河北等地海上风电稳步推进,挖掘海洋清洁能源潜力;“三北”地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加快落地,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华东腹地,安徽500兆瓦集中式光伏项目于9月取得备案证,占地17865亩的项目创新采用“农业+新能源”融合模式,不仅让土地资源实现高效复合利用,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产出约6.77亿千瓦时绿电。截至目前,国电电力装机容量稳步增长,新能源占比高质量提升,产业“扩绿”的规模效应正逐步显现。
不仅如此,国电电力探索绿色产业延伸路径,布局“风光储+氢、氨、醇、光热、清洁能源供热”等前沿领域,推动新能源从“单一发电”向“多元造能”升级转型。这为“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奠基,让产业“扩绿”成为能源转型“主力军”与绿色产业链发展“引擎”。
生态“扩绿”:以绿色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国电电力在推进产业“扩绿”的同时,将绿色发展理念延伸到生态领域,通过生态“扩绿”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密码。公司积极推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农光互补、牧光互补”和最美风车路、生态旅游等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图为陕西新能源神府基地百万光伏场站生态图景
陕西新能源神府百万光伏项目首创以沙柳为核心的生态光伏模式。沙柳兼具药用、饲料及燃用价值,再生习性适配光伏场景。项目规划545亩生态科学试验区,涵盖林光、农光、牧光互补模式,既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与生态保护,又联动当地农牧业打造生态养殖基地,并依托榆林旅游资源开发光伏旅游,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与固碳效益协同优化。在传统能源升级方面,胜利电厂实现全国首例大型煤电机组“牛粪掺烧”产业化,发掘锡林郭勒草原闲置牛粪价值,2024年8月首试获“五星创新成果奖”。通过“专班+专项”机制、专属采购通道及“三级热值动态定价”体系,采用“等离子磨协同掺烧”技术将掺烧比例提至15%。截至9月底,累计掺烧牛粪超129万吨,节约原煤0.36万吨、减碳约0.97万吨,获减排核认助力碳交易,为煤电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胜利方案”。

图为胜利电厂牛粪掺烧车间
白岩山风电场呈现出别样美景。其建设之初便实施“少扰动、勤修复、集约化”保护性开发,每年春季检修人员在道路边坡、风机平台等裸露区域撒播草籽,栽种红叶石楠、湿地松等绿植,实现风电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如今这里成为宁波“最美风车公路”,年吸引超20万人次游客。当地村民依托游客资源开民宿、销农副产品,每户年增收约5万元,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此外,廊坊热电、怀安热电入选首批电力行业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廊坊热电与承德热电2024年完成环保绩效创A;宁夏新能源以石板泉风电场为试点建成花园式场站,并完成“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建设,充分彰显国电电力生态“扩绿”成效,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图为宁夏新能源石板泉风电场
科技“扩绿”: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在践行两山理论的过程中,国电电力深知科技创新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此,公司聚焦科技创新、绿电绿证等方面,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力,努力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
围绕源头降碳、末端固碳、扩绿替代等方面,国电电力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例如,蒙西蓝海光伏电站采用了国际首创光伏组件+一体化支架、稀土合金新型接地材料、大规模使用N型组件、智慧运维系统应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H型钢桩平单轴支架基础五项新技术应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还降低了建设和运维成本,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在火电领域,大同公司的化学链矿化CCUS技术示范项目更是令人瞩目。该项目能将电厂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工业固废电石渣反应,变成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碳酸钙。项目所用电是厂区内光伏电站发出的绿电,工艺过程和矿化产品单位能耗低、二氧化碳净减排率高,实现了废气和固废的双重绿色治理。
此外,三河公司与低碳科技研究中心联合攻坚,自主研发了改性磁珠脱汞和汞回收技术,开创了“以废脱毒、变废为宝”的环保新模式。该项技术在三河电厂300兆瓦等级燃煤机组示范运行后,脱汞效率高达98%,可以实现燃煤烟气汞的高效脱除与近零排放,为煤电行业清洁环保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300MW级燃煤电厂改性飞灰磁珠脱汞和汞回收一体化示范工程
国电电力以产业、生态、科技“三维扩绿”实践,让新能源项目成为生态修复“助力器”、乡村振兴“加油站”、科技创新“试验田”。产业“扩绿”令荒滩变宝地,生态“扩绿”让乡村焕生机,多元“扩绿”促创新赋新能,以“扩绿”践行责任,推动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徐卓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