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之年。在清洁能源岛建设的新征程上,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全体员工开拓创新、勇毅前行,以智慧和汗水助推清洁能源发展,用“渔光”持续“点亮”海南省这颗“南海明珠”。
不到现场不知道,海南省文昌市抱罗镇的鱼塘上空,竟然“悬浮”着一片片光伏板。
910亩水面,75兆瓦柔性光伏横跨其上,单跨距40米,最大连续跨距达840米——这是海南省首个采用大跨距柔性支架的渔光互补项目。

图为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文昌10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11月12日,秋日暖阳洒向琼北大地。在国华文昌10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养殖户老陈正忙着查看虾塘水质,“光伏板下养虾,即使在海南炎热的夏季也能使得水温下降2至3度,今年小龙虾的成活率提高了不少!”
“去年项目修复了‘摩羯’台风造成损坏的区域,年发电量超过1.5亿度。”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总经理杨涛介绍,“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7万吨,可供周边16万居民使用1年。”
“水上发电、水下养虾,一地两用效益翻番。”老陈乐呵呵地说,“有了光伏板遮阴,小龙虾长得更欢实了。”
赋能产业升级,“渔光互补”中的科技支撑随处可见。
走进文昌渔光互补基地,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飘”在水面上的光伏板。
“别小看这光伏支架,里面的学问可多呢。”项目技术负责人冯季指着横跨鱼塘的钢索说,“这是柔性支架,用钢索承重,能像吊桥一样将光伏板拉起来,跨度大、用钢量少,对养殖影响小。”

图为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文昌10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矩阵
与传统固定支架相比,柔性支架的优势在“渔光互补”项目中更为明显:横向单跨40米,可以给养殖人员撒饲料、虾苗留足空间;在台风季可以应对海南13级的台风,安全性能可靠;施工便捷,对周边生态的扰动大大减小。
“刚开始也担心,这么大跨度的支架能不能抵抗海南省频繁的台风?”老陈回忆,但经历今年“蝴蝶”等几次台风过境,光伏板稳如泰山,“现在心里踏实了。”
不只是光伏组件创新,智能化管理让养殖更精准。
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pH值、溶解氧、氨氮等数据直传云端;智能投饵系统根据小龙虾生长阶段自动调节投喂量;工业无人机“一键飞防”,既能检修光伏板又能察看虾苗生长趋势。
“以前靠经验,现在看数据。”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农渔专责童庆说,今年以来,该公司在项目推进中持续投入科技要素,带领周边居民科学养殖,小龙虾产量提高30%,预计年收入可增加114万元。

图为运维人员利用无人机巡检
渔光互补,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生态账。
在项目东侧,一套“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格外醒目——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态净化池,层层净化,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养殖密度高了,水质管理更重要。”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安全监察部林道远介绍,通过生态治理,氨氮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后的水能循环使用。
光伏板的遮阴效应,还带来意外收获。“在夏季,光伏板的遮阴使得水温降低,蓝藻生长受抑制,水质更稳定。”文昌市水利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适度遮光还有利于维持当地水体生态平衡。不仅如此,项目还在塘埂种植护坡植物,修建截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项目全程。
渔光互补不是简单的“光伏加渔业”,而是要实现“1+1>2”的综合效益。
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所“赋能”助力开展技术攻关。小龙虾品种选育、高密度养殖技术、病害防控体系构建……一项项科研成果助力农户增收。“产学研合作是关键。”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国腾飞介绍,在该模式下,采用“轮捕轮收”生态养殖模式,预计年产量达1500斤,收益4.5万元。“现如今这批‘光伏虾’因为绿色有机、肉质紧实,深受江苏、福建一带客商的喜爱,今年的一批已经预定完。”
示范效应逐渐显现。周边养殖户纷纷前来“取经”,承包光伏渔塘,学习渔光互补养殖技术。“看到老陈养得好,我们也想试试。”邻村养殖户老李跃跃欲试。
项目还带动当地就业。“光伏运维、水产养殖、物流运输……,创造了50多个岗位。”抱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年人均增收可达3万多元。
国华投资在文昌市的成功实践,是海南省清洁能源发展的缩影。
目前,国华投资已在文昌、东方、儋州等地陆续建成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分布式光伏在海口、澄迈、定安等地遍地开花。“‘十四五’末,我们在海南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4.4万千瓦。”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国昌光伏电站负责人辛悦介绍道。

图为养殖农户“老陈”收捕虾网
政策东风劲吹。截至今年10月底,海南省新能源装机已突破1200万千瓦。“力争到2030年基本建成清洁能源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助力全省碳达峰目标实现。”的政策蓝图,为渔光互补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翻开项目负责人国腾飞的笔记本,针对项目的下一步,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筹划不少。“渔光互补+储能”“渔光互补+休闲旅游”“渔光互补+科普教育”……复合发展模式让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站在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文昌渔光互补基地远眺,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板下一池小龙虾正欢快生长。“上有光伏发电,下有龙虾满塘”,这幅现代渔业与清洁能源和谐共生的画卷,正逐步点亮海南省这颗“南海明珠”。
“建设清洁能源岛,我们大有可为!”望着波光粼粼的虾塘和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董事周钦宾的话里满是憧憬。面向“十五五”,国华投资海南分公司正以渔光、农光互补为突破口,探索出助力清洁能源岛建设,促进“蓝色经济”与“绿色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袁婧雯 周叶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