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波动、竞争加剧的挑战,中煤平朔集团井工设备安装公司深耕精细化管理,用“细节”作答——把标准化建设刻进流程,把安全管控扛在肩头,把提质增效攥在手里,为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筑牢根基。
让“规范”成为生产力
胎压正常、灯光正常、刹车正常、阻车器齐全……”出车前,运输队司机通过手指口述完成车辆“三况”安全检查,这是井工设备安装公司精细化管理的生动注脚。
标准化贯穿全流程。从生产任务分解、设备安撤组织到工程质量控制,井工设备安装公司制定“可行、可信、可靠”方案,杜绝盲目作业。安装一队、二队从照明亮化、管线敷设、材料码放等细节入手,整合工序、优化流程,实现班际衔接无缝化——上一班为下一班创造条件,每班收工前清理浮煤、归整物料,岗位上的一切有了标尺,标准化不再是墙上的制度,而是刻进工序的生产力。
车辆管理精准到“车”。运输队“一车一本”交接台账锁定车辆全生命周期,入井前司机全检、跟班队长与班长签字确认,详细记录运行状态、附件配备、油液余量;落实“一车一锁”机制,规范钥匙交接全环节,形成严密管控链条。
在井工设备安装公司,标准化逐步成为其高效完成任务的支点。
风险防控守牢安全底线
“安全无小事,必须从隐患排查严起、细起。”该公司负责人现场督导时多次强调。
隐患治理“零容忍”。围绕搬家倒面及零星工程,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按“一隐患一方案”“五落实”原则闭环整改;聚焦顶板、电气焊、大型设备拆装等关键环节,强化风险辨识评估,做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
管理机制“全闭环”。执行零隐患、零缺陷、零故障“三零”交接班,当班隐患当班清零;以“不讲情、不放过、不手软”态度,推动安全管理从“一时严”到“一直严”、从“重点严”到“全面严”。截至目前,“三违”行为同比下降35%,重大隐患数量下降50%,隐患排查销号率达100%。
安全生产“零事故”,“2安4撤”生产任务高效完成,印证着“精细管安全,安全出效益”的硬道理。
从“节流”到“开源”的转换
当“修旧利废”升级为“管理创新”,当“降本增效”嬗变为“价值创造”,精细化管理的“效益密码”重新被解码。
降本有“术”。“直搬”工作面优化生产进度与车辆调配,特种车油耗从60升/时降至45升/时;材料工具全流程管控,耗材同比下降12%,“剩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纯利润”成为共识。
增效有“道”。自行加工接地扁铁、调高支腿等30余种配件,回收复用吊链、爬梯、撬棍等工器具,预计全年复用创效50万元。“变废为宝”的背后,是从“花钱思维”到“经营思维”的跨越。
创新有“力”。引进液压支架调移装置、三角区掩护架支护工艺、全负压通风方式,实现“安全系数高、回撤速度快、工序少、强度低”;与厂家开展产研协同、攻关的无轨运输智能化、综采面高效搬迁、电缆收放装备通用化等课题,推动装备技术升级,正将“技术红利”转化为“竞争实力”。
精细不是“抠门”,而是以“颗粒度”管理激活价值链,让每个环节成为效益增长点。
从“抓标准”到“控风险”,从“降成本”到“创技术”,井工设备安装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成为渗透到流程、岗位的“管理基因”。
精细化管理是破局之策,也是长远之计。下一步,井工设备安装公司将把精细化融入全链条,让每个环节都可量化、可优化、可创效,以“精耕细作”的定力、“改革创新”的魄力,在打造“能源革命试验田”的征程中,书写属于井安人的“精细答卷”。
(弓政 高志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