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三矿从顶层设计到系统落地,从制度重构到数智赋能,举全矿之力构建的“全要素安全管理体系”交出的首份“数字答卷”,用实干与创新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从“碎片管理”到“体系攻坚”的破局之路

“从制度修订到系统落地,每一步都凝聚着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井工三矿安全副矿长史先奎感慨道。“历经1年多的时间,我们最终打磨出这套‘管用、好用、实用’的安全管理体系……。”自2024年5月以来,全矿广大干部职工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率先在集团公司启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现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的量变到“主动防控”的质变。

练内功,织密制度“防护网”。该矿成立由矿长挂帅的专项工作组,抽调各相关部室技术骨干50余人组成专班,系统梳理现有200余项制度,新增《不安全行为积分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为安全管理提供“标尺”。重预控,拧紧风险“总开关”。针对矿井顶板管理、大坡度辅助运输等风险,通过近年来典型事故案例回溯分析、一线职工行为观察等行为,辨识现场作业过程中各工序存在的安全风险累计1383项,制定管控措施且建立数据库,实现风险防控“入口关”前移。建闭环,激活考核“指挥棒”。推行“安全积分管理”模式,将事故指标、不安全行为频次等核心要素量化为积分,针对机关部室、生产区队、辅助单位分类设置考核权重,将积分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挂钩,真正让考核“带电”。赋数智,打造管理“最强大脑”。梳理全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22项管理制度,编制了业务流程图,实现了“流程管人”。依据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开发了一套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配套手机APP,将现场安全工作拍照取证及信息录入,让所有安全工作线上跟踪、统计分析及数据储存,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从“管得住”到“管得好”的质效跃升

自该体系运行以来,井工三矿安全管理呈现出“五化”的显著成效,用一组组数据诠释着“体系攻坚”的实战价值。“如今的早调会,数据说话的多了,经验判断的少了,体系带来的不仅是指标的优化,更是全员安全意识的根本性转变……”井工三矿调度中心经理王猛坦言。

安全体系规范化——制度“长牙”。系统覆盖所有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场所,实施安全风险动态、过程管控,实现安全管理要素全覆盖。今年1-8月全矿未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一般事故同比下降80%,重大风险点动态达标率100%。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赋能”。系统纳入隐患排查治理等25项安全管理业务,利用查出的隐患、三违数据,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实现安全管理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增强了安全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安全工作效率。安全信息数据化——数据“说话”。系统提供便捷、可靠的查询与储存功能,解决传统管理效率低下、纸质资料繁琐等问题。该矿通过大数据发现“新职工不安全行为占比达50%”问题,有针对性增设新职工“师带徒”专项培训,明显降低新职工不安全行为。安全工作全员化——责任“下沉”。系统安全积分管理激发全员参与热情,激励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止目前,系统注册用户1775人,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安全考核系统化——奖惩“分明”。系统将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安全行为等考核数据实时同步至考核模块,依靠安全考核,推动全员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实现了考核的透明化,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从“体系建成”到“精细智治”的进阶之路

井工三矿将安全生产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尽管已初步建成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不能满足于现场要求。“安全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矿长刘伟在月度安全例会总结会上的这句话,道出了井工三矿对安全工作的执着追求。

该矿推动安全管理体系与智控项目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生产各环节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使得信息共享与联动控制成为可能,全面提升了矿井的智能化安全管理水平。现如今,现场瓦斯浓度、人员定位、设备运行状态等关键数据均能实时传输至智能调度中心,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并启动应急预案,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准确性。与此同时,该矿推行“网格化+清单化”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通过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回头看”、岗位风险辨识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安全基础。

从“有章可循”的体系建成,到“精准高效”的智慧治理,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三矿正以“钉钉子”精神深耕安全管理,用实干与创新书写新时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答卷。下一步,井工三矿将借助“科技兴安”战略,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筑牢坚实屏障。

(高志文 史志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